江苏南通如皋符杨庄符氏纪念点——孝宗阁记
符陈杼著愚家居符杨庄,数百余年矣。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修撰了《符杨庄符氏宗谱》,让我符氏后裔,知先祖,文臣武举代不乏人。明此地,旧时乃皋邑名胜。岁月流逝,风雨交加,皇上的圣旨;县令赠送的匾额;贞洁的牌坊;符杨庄的地名,除去如皋县志区划里记载:“年3月,雪岸区的3个乡划分为薛庵,洪桥,符杨……”。其余一切,早己荡然无存。改革开放后,人门的意识形态里,只留下一个“钱”字。后来之人,想知道符扬庄和我符氏的宏盛,己径找不到物证了。于是,我经深思熟虑,丁酉仲夏,在吾榆园之西南角,建“孝宗阁”。通体钢筋混凝土现浇,以为经久免缮。四柱贴红条瓷砖,让人以为砖砌匠成。屋面黑色琉璃钢瓦,园型带花滴水檐,屋脊褐色高筒,脊角大如意,阁之封山亦系高筒,四角飞翘。山尖处嵌直径80公分,世界符氏文化研究会标志“符”字石雕,红底黄字。符字下方横梁处,由武陵痴子顾宏杰老师书写“孝宗阁”三字,镌刻嵌于其上。阁内安放,由河北乾坤雕刻艺术有限公司田玉谦先生制作的石书,高一米二,宽一米八,底座高八十公分。上勒愚撰写的“符杨庄略记”和两江总督,符杨庄始祖符仲华挚友,李四载的手书,“舍彼旧舍,易此新畴。仟陌以辨,门第生辉。浅超蒙外,心矢寅威。义贯天日,声溢宸区。”内壁横梁处,分别镌刻了,渭卿庆璜顿首拜撰的受姓始祖《雅公传》:“派传东鲁,郡著琅琊。因官得姓,德泽无涯。椒蕃北宋,枝衍南沙。绵绵瓜瓞,茁茁兰芽”。斯人沐手拜撰之南通籍符氏远祖《彦卿公传》:“幼稔骑射,舞勺为将。谦恭有礼,谋勇胸藏。乐善好施,优待兵将。每有战事,所向辉煌。后汉以功,封魏国公。周封魏王,宋封太师。三女为后,六子佐皇。伟哉我祖,族之荣光”。南通始祖《天钰公传》:“祖籍姑苏,诗读吴门。鹾政是司,南沙驻根。淡泊名利,煮海躬耕,万代留福,千古遗型”。孝宗阁,简单之所在也,是祖宗功德之微展之所也。但愿我氏族人、后辈,能睹阁而知祖宗,而知符杨庄,油生孝宗睦族之心,我心满意足矣。
符陈杼宗彦,如皋符杨庄人,赤心族务。因原有符氏村落拆迁,陈杼宗彦为保留族人印记,将自己的一进独门小院打造成族人史馆,自己雕刻设计符杨庄村史碑记,并建碑楼,同时在院落正厅悬挂绳武堂牌匾。年,又凭一己之力撰修《符杨庄符氏宗谱》,获时任外交部驻美大使符浩手书,同时附赠亲笔
宝“琅琊世泽”一幅。陈杼宗彦对“符氏”的虔诚,可见一斑,感人肺腑。
南通符氏始迁祖天钰、天锐二兄弟,约年(元初)由姑苏吴门迁居南通,迁徙过程:苏州避乱,后经举荐到南通任盐官,定居如东栟茶镇(又名南沙;天钰公裔居五总,天锐公裔居八总);南通符氏也有迁移常州、无锡的记载(天锐公十八世符福长及三嫂颈氏侄庆群迁常州,十六世惟善、惟常兄弟迁常州)老谱最后修于年;问题,一世祖前没有记载,距今多少代不得而知;班辈先有15字,后两次增补;当前南通符氏准备修谱建祠,从头到尾修起,老谱复原,续新谱;一世祖上头查询不到可以等一等;
据其介绍,南通符杨庄符氏,鼎盛时,十八世纪中叶,名公巨卿四十余人,有父子叔侄兄弟举人的匾牌,当时的如皋县令范锦泉亦有赠词;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牌坊。
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