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谋算写个“金崖”方言,却迟迟下不了手。弹丸之地,有独具的方言么?有!却又颓败地发现这个“有”,和地理空间极远的别处也“有”。倒底算有,还是没有?年上榆中师范。榆中县、皋兰县学生混杂。付万俊说给些你的“色水”。我一头雾水,“色水”是个什么东西?原来是墨水。有一天他又说,借下你提水的“桶子”。我哪有桶子,桶子在老家呢!原来宿舍里白色方形的塑料“拉子”就是“桶子”。我把塑料桶叫“拉子”,而皋兰县把挑水的铁皮桶叫“拉子”。原来方言存在“名同实异”、“名异实同”。皋兰县、榆中县不过距90公里远。《红楼梦》遥远吧,里边有“扶踌、蹾摔、作践……”。好十几个词。这不是我们金崖的方言么?出现在大名鼎鼎的《红楼梦》中,奇啊,我们的“方言”进了《红楼梦》。(哎,扶踌不起来的人;他爷在人面子上,把我蹾摔着,没脸着;现如今没个婆婆作践媳妇子的。)更奇的是我在大西南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发现了金崖的“方言”。吴有伦是凉山民间艺人,不识字,唱说舞一绝,文化部门抢救性发掘他,出了几本书,其中是口语实录《民间文艺资料》是其专集。今天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