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百年川口村,人文厚重积淀深;
自强不息君子行,孕育村中人才群。
想我前辈实可敬,上下求索为村兴;
兴村之路万千条,唯有读书是根本。
莘莘学子更艰辛,稚嫩幼童离家门;
拔山涉水奔青城,不远百里赴兰中。
一床破被,一盏油灯;
寒窗苦读,岂容放松。
屈指数年轮,一圈一圈增,漫漫长路煎熬人。
有识之士随发声,何不办学到家门?
妙招奇思笑谈中,窑洞私塾应运生。
延揽学子,开一代先风;
一片丹心,育芸芸后生。
十月怀胎,一脉传承;
一朝分娩,落地生根。
喜笑声中迎群英,文才武将似春笋;
是他们,神州大地猛打拼,扬我川口名。
如今盛世民心顺,国运昌隆政清明;
物华天宝地更灵,众多英才似泉涌;
凭谁问,山村不能出将军?
天地广,日月明,任凭才俊来驰骋;
写青史,注丹册,随由豪英去纵横。
医教战线传佳音,政工部门喜报频;
捷书贺章送何人?纷纷飞落川口村。
举杯仰首向苍穹,谢天公,为我川口降精英。
斗胆请天重抖擞,再开恩!更多人才降我村!
川口村简介
川口村位于甘肃省白银市西南边缘的小沟,其沟内原分布十多个自然村,五个较大(西沟、狼拉牌、川口、红柳窟沱、后长川),俗称小五庄,即现在的西沟、川口两行政村。
川口村下辖6个自然村庄。人口余人。
川口村虽然群山环抱,偏僻、贫瘠。但由于川口村自古至今重视文化教育,所以人才层出不穷。
解放前最具代表的是:
李树正,国民党中将,抗战名将之一。
李树祥,中共地下党员,年甘肃报送读复旦大学法律系,(年8月18日的《西北日报》刊载了当年甘肃省41名保送学生名单,名列第一)。
其他人才更众,他们或参政议政、或书法俊秀、或学高八斗、或诗书传家、或闯荡金城、或寻求真理、或办学兴教、或教书育人、或武功超群、或行侠仗义、或行善积德。
解放后,人才更似泉涌,最具代表的是:
李炳仁,原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正军级。
其他,有十多人成为副地级、处级政工干部,五人成为教授、研究员,多人成为企业家,中学高级教师、副高以上30多人,博士、硕士十多人,本科以上学历者余人,尚有书法家、雕刻家多人。
作者简介
高启轩,男,汉族,年10月3日(古历年8月24日)生于甘肃省皋兰县川口村大阴岔。大学本科毕业,教授职称,部级优秀专家。
曾先后就读于甘肃省皋兰县中学及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
年8月-年7月就读于西安石油学院油田开发系。成为川口村解放后考入大学第一人。
年7月-年12月分别在长庆油田三分部研究所、甘肃工业大学工作
年1月-年10月曾于兰州商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院校任教。
年获得原商业部部级优秀专家称号
年晋升为教授,成为川口村获得大学教授第一人。
年退休。
曾获得教学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电子计算机应用成果奖多项。
在各种刊物发表会计改革、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教学及系统开发方法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主编并出版了多部著作及教材。
写作是其业余爱好,终身笔耕不缀。年出版自己的回忆录《追忆》,已被甘肃、兰州、白银等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