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亘在荒漠戈壁的景泰明长城西部文明播报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pf.39.net/bdfyy/bdfzj/

文:白墩子

图:来源网络

经过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景泰县漫水滩镇的路途上,路边立有一石碑,上刻有“明长城景泰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冲刷,岁月已将当年的巍峨剥尽,城垛高墙已经无存。

眼前的古长城,只剩一线低矮的土墙,为黄土夯筑,底宽有5米左右,高约有两米不等,起起伏伏伸向远方;顶端已化为脊状,有细沙覆盖,踩上去软软绵绵的,上头长有稀疏的荒草,犹似一条疲惫的“黄龙”,喘息挣扎在黄沙荒原的旷野。

左边被冲刷得破碎的深沟所隔断,沟壁之上的那一段,隆起来的墙身上,孤零零突起一方堆,疑为当时的瞭望台。右边瞭望台的下面是村民用石块圈垒的羊圈。黄沙枯草,砂砾遍野,人烟稀少,山穷水恶。当年以筑夯土墙为主连通墩燧,今已坍塌严重,残墙断壁只剩下一条高低隆起的土脊,与风雨霜雪同伴,与荒原砂砾相邻。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行经10个省区市。

明长城是甘肃境内存留最长、最完整、最宏伟的长城遗迹。西起嘉峪关,经酒泉、高台、临泽、张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地,南过黄河,在靖远县境内沿黄河南岸延伸,一直到黑山峡,在山峡口进入宁夏。甘肃境内的长城全长约千米,每隔5千米设置烽火台,烽火台紧靠长城内侧,远远望去,绵延无尽,十分壮观。

“新筑边墙北自今宁夏中卫,循黄河南岸延伸,止于甘肃景泰县五佛乡对岸”。景泰长城最早筑于明隆庆五年(年)。明万历二十六年(年),明廷为加强这一带的军事防御,自黄河索桥至庄浪,“建壁筑城,屯戍相望”,连绵长达里,其中景泰段长约里,为明代后期规模最大的长城修建工程。

明长城景泰段分布于白银市景泰县境中部偏北一带,大体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而过,地处黄河西岸浅山地带、景泰川等平川丘陵地带及昌林山北麓边缘浅山缓坡地带,地形复杂多变。本段长城属“松山新边”东段,自张家梁倪家沟西侧昌林山南麓余脉浅山地带进入本县,依次经过牦牛圈、昌林村、龙口村、陶家山、三眼井、段家井、清泉、沙台子等地。在草窝滩一带过包兰铁路,再经马鞍山村、城北墩、教场台、麦窝村、响水、索桥等地段,止于索桥堡北黄河边,与靖远县境内明长城相望。

本段长城烽火台大致分为五条线路:第一路分布于长城墙体两侧,与墙体上的敌台相呼应;第二路分布于县境东南部,由芦塘堡向白银市白银区方向延伸,大致呈南北走向;第三路分布于县境西部,由三眼井堡经永泰城、正路堡,一直延伸到皋兰县境内,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第四路自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新城一带向永泰古城延伸,大致呈东西走向;第五路位于县境东北部,由芦塘堡向宁夏回族自治区营盘水方向延伸,主要分布于靠近营盘水一带。另沿黄河西岸边靠近龙湾一带,亦有两座烽火台。在景泰县境内,明长城主要经过红水、上沙沃、草窝滩、一条山、芦阳等5个乡镇。

国家文物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在充分听取长城沿线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其中景泰县明长城索桥堡段榜上有名。

万里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遥想当年,大西北的边塞,“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边关将士经年累月驻困于此,那会是什么样的孤独寂寞。寒风凛冽,冰天雪域,边关将士衣衫单薄,“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正是有这样的顽强坚韧,换取了边关偏塞的安宁。

景泰地区获益于黄河提灌工程,今已远离干旱贫瘠之苦,成为荒原上的绿洲。古长城,见证了岁月的凄风苦雨,也见证了今日景泰的锦绣春秋。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是人类的奇迹。长城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民族的脊梁在消亡!长城急需保护!

作者/来源:农家乐乡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