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税务局诚信宣传进校园通讯员蒋彦宏赵洁摄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诚信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为政之基,经商之魂。近年来,兰州市始终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靶向发力助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兰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门户网站连续四届荣获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特色性平台网站”称号以及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1诚信“经营”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榆中苑川新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年4月成立的新企业,主要经营水产养殖、家禽饲养、蔬菜种植等项目。“通过榆中县税务局‘诚信宣传进企业’活动,充分了解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依法诚信纳税是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是企业最重要的信誉品牌。今后,一定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争取早日变成A级纳税人。”该公司财务人员陆茜如是说。
诚信纳税是企业良性发展的良药,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优化税收执法方式,健全税务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今年9月,榆中县税务局组织了一系列诚信宣传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榆中县税务局青年干部张智祥说:“虽然追逐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但前提是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税法面前没有侥幸可言,广大纳税人缴费人要把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命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展拳脚。”
在兰州职业外语学院门口,一张桌子、一页页宣传单,拉近了诚信与校园师生之间的距离。诚信宣传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兰州职业外语学院,通过发放诚信宣传资料、召开诚信主题座谈会等,营造“人人知诚信、处处讲诚信”的良好氛围。大一新生王怡函说:“诚信是今后求职的敲门砖,诚实守信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优秀,也会让社会更加美好。”
2着力推出“信易+”场景创新
信用信息整合应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兰州市持续加大信用信息整合应用工作力度,着力推出“信易+”场景创新,积极推进“信易贷”“信易停”“信易批”“信易溯”“信易扶贫”等场景应用,让诚实守信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金融贷款方面,“兰州信易贷”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纯线上、低利率的信贷产品,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省、市“信易贷”平台累计发布金融产品款,入驻企业家,累计放款71.43亿元。在脱贫扶贫方面,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农村信用社对接,在皋兰县开展“信易+扶贫”试点,已为农户累计发放扶贫贷款8.22亿元,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户“贷款难、用款难”等问题。
据了解,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印发兰州市“十四五”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年度工作要点等各类制度和文件个,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县(区)一体化建设新模式,建成市县(区)一体化信用平台和门户网站群。
目前,全市范围内点面结合、纵横衔接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已全面形成,兰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归集数据6.3亿余条,涵盖余个数据目录,信用平台对外提供信用查询服务86.7万余次。
3创新监管机制贯穿市场主体生命周期
在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同时,兰州市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监管机制。“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方面,我市着力构建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核查、事后信用奖惩的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事前信用承诺通过开通在线承诺渠道,鼓励市场主体进行自主承诺。截至目前,已归集公示信用承诺21万余份。事中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先后在税务、教育、社保、医保等21个领域陆续推出分级分类监管文件,让信用好的市场主体少接受检查,让信用差的市场主体承担更多的监管成本。事后开展联合奖惩,在政府资金支持、行政审批、招投标等6大领域联合开展事后信用奖惩,定期发布红黑名单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