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照片
护士准备艾条灸
基层是中医药发展的沃土,也是中医药保障百姓健康的主阵地。近年来,兰州市卫健系统坚持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得实惠”的工作宗旨,创新求实、主动作为,让基层中医药保障网络织牢织密,城乡居民获得感和满意感明显提升,为精致兰州建设夯实了健康之基。
经过努力,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82%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83%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85%医院医院水平;%医院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在“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升,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比例达到30%以上;全市城乡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较“十三五”初期提升10%以上,基层中医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已经在城乡遍地开花,惠及千家万户。
优化基层中医药发展环境
一是市政府出台《关于兰州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新时期推进全市基层中医药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二是市医改办等四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兰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中明确“参保人员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和经省卫生计生委批准的院内制剂)、中医诊疗项目,报销比例在现行规定的基础上再增加10个百分点。对现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以治疗为目的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兰州市地产中草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中药材目录》,均纳入门诊和住院甲类报销范围”;“对县(区)、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针灸、刮痧、推拿、拔火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和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地产中药材所发生的合规费用,实行全额报销”等中医药报销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三是各区县均能严格落实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等政策措施,目前各区县中药饮片加成比例平均为22%。
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础
各区县坚持城乡统筹、重心下移,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榆中县投资医院新建1万平方米康复中心;城关区投资万医院住院部大楼;西固区划拨了13亩地、投资万医院。医院均设有2个以上中医临床科室,中医床位均达到总床位的5%,设置了中药房和中药库,配有适应临床需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三是%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有基本的中医理疗设备。四是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我委制定印发了《兰州市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中医药服务,年以来全市共批准设置社会资本举办的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个,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力量
全市上下针对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少的现状,不断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一是完成了全省第二批和第三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培养工作,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名继承人顺利出师,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基层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遴选安排人参加各级各类中医药培训班,组织开展了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3.32万人次、西医学中医培训2.43万人次、6项适宜技术(食疗保健技术)进家庭.15万人次,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三是先后在全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大赛取得团体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个人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5名医务人员被评选命名为首届金城名中医,基层中医药服务实力充分体现和证明。
厚植基层中医药服务内涵
一是6医院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医院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得到快速增长;二是市上医院医院牌子,要求落实会诊、转诊、西医科室中药消耗量考核统计、急危重病人中医药参与抢救等各项工作,强化了中医药参与率,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西固区、医院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医院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起到了模范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结合实际,设置中医科室,全面发展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服务能力以及健康问题保健指导能力,城关区、七里河区和榆中县妇幼保健所先后创建为甘肃省中医药特色妇幼保健机构。医院累计建成3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5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还有2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7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正在建设中。
提高基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水平
医院医院实际,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负责信息化建设的科室和人员,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和计划,积极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推行电子病历,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完善网络化建设,门诊实行一卡通,收费挂号窗口联网,减少挂号排长队,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基层各医疗机构通过电子显示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