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大戏台皋兰小曲

(甘肃农村广播全媒体记者程煦)兰州市皋兰县,西汉时设县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素有“名藩皋兰”之称,是中国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之乡。皋兰曲子戏、皋兰太平鼓等18项保护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持人兰馨与嘉宾李多玉(中)李多友(左)合影

皋兰曲子戏的产生,据说在汉、唐时期,就有屯边的戎卒在闲暇之余吟唱家乡小调,后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逐渐演变为现有的唱腔、表演模式。明确的记载始于清代,据兰州文化事业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流行于皋兰地区民间小调,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唱腔艺术—小曲子戏,到清中叶以后,皋兰曲子戏从清唱而登上舞台,借助二胡、扬琴等声势、舞台之场面形态,逐步演变成兰州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

皋兰曲子戏作为一种民间小戏,它的形成与流传在皋兰有三种说法:一是皋兰曲子戏为眉户的一种,主张曲子要眉户为楷模;二是皋兰曲子戏源于民间,是民间小调逐渐发展演变而来;三是皋兰曲子戏与兰州鼓子是源自一脉,曲子中也有很多曲牌与兰州鼓子曲牌名称相同、族律相近、伴奏大同小异。但从表演形式看来,兰州鼓子是曲艺演唱,而皋兰曲子戏演唱,它们的演出形式相差太远,皋兰曲子戏更符合民间戏曲的演出特点,属于传统曲子范畴。

皋兰曲子戏的传统曲调,一般剧目都有(越调)开头,(越调)结束。还有越调、银纽丝、西京、东调、一二月(岗调)、五更、采花、长城、三朵花、长城尾子、紧书、太平年、尖尖花……等三十二调。

皋兰曲子戏的伴奏器乐也多种多样,如:三弦、板胡、二胡、扬琴、梆子、哑铃、鼓。皋兰曲子戏在声腔上有一个特点:凭借它丰富多变的曲调来刻画、塑造和表现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充分体现了曲牌在曲子戏演唱中的传统作用。地方戏曲的声腔发展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擅长吸收融合姊妹艺术的特点优势来不断完善自己。皋兰曲子戏在长期的发展中除了吸收借鉴当地山歌、民歌、兰州鼓子以及秦腔、眉户剧种的音乐特点,皋兰曲子戏的曲牌里有很多与民歌、小调以及眉户曲调相似或相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年来,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确保皋兰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皋兰曲子戏由皋兰县九合镇三坪村的老艺人们保护并传承了下来,这些艺人们勤奋好学,唱腔悦耳动听,声音高亢明亮,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将这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完整的传承下去!

来源:甘肃农村广播

编辑:史文君

责编:王玉珏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联系-)

六座坑,挖出了什么?

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

《大医生来了》糖尿病前期需警惕

“爷爷没啥本事,结婚只能送这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