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上下,全都珍藏在这奔走的镜头里

近日

一篇名为《黄河的精髓是什么?》的文章

登上了国家地理中文网

该篇文章主要以照片的形式

展现黄河甘肃段动人心魄的一幕幕

而这组照片的拍摄者就是

白银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王生晖

黄河在甘肃浩浩荡荡

奔涌公里

壮观磅礴

气势恢宏

王生晖多年专注黄河流域

以俯瞰和长幅的形式

记录下黄河甘肃段动人心魄的一幕幕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养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们。

(用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龙腾盛世(黄河玛曲县曼日玛、采日玛段)。

高峡平湖(黄河刘家峡段)。

龙舞彩霞(黄河白银区水川段)。

河曲水漾(黄河玛曲县采日玛段)。

黄河九曲(靖远县大庙乡黑山峡段)。

魅力金城(黄河兰州段)。

石林晨曦(黄河景泰县老龙湾段)。

积石群峡(黄河积石山段)。

滔滔大河,蜿蜒九曲。

黄河在甘肃浩浩荡荡奔涌公里,壮观磅礴,气势恢宏。

黄河沿玛曲县转了个圆圈,形成了秀美绝伦的“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之首曲景观。

黄河在临夏积石山县、永靖县,兰州市皋兰县、榆中县的崇山峻岭中奔涌,冲撞出多处峡谷天险、雄关要塞。

黄河流经白银市,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河滩、河川地带。这里是兰白大生态圈的城市“绿肺”,是甘肃重要的生态农业基地。黄河两岸广阔的滩涂河湾地区,高扬程提灌工程、人工自流河渠灌溉景观阶梯分布,鱼米之乡、瓜果蔬菜生产基地次第呈现,展现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绚丽画卷。

横贯靖远县、平川区和景泰县的红山峡流域,是丝绸之路横跨黄河通向西域的古渡群地带,也是历史上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过渡地带,是黄河历史文化遗址陈列馆。负有盛名的丝路索桥古渡、乌兰关,媪围汉城,鹑(鸇)阴汉城、北城滩唐城,法泉寺、五佛沿寺等历史文化遗址都是汉唐兴盛的遗影。

黄河甘肃段是一条驰骋的龙,是一首流淌的诗,是一幅挥毫泼墨的书法作品,是一个“飞天”舞者挥动的长袖……(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王生晖)

据王生晖讲述,他曾跑遍了甘肃黄河公里的各个境段,河水流到哪里他就走到哪里。从甘南玛曲的采日玛入口,一直拍到黄河靖远大庙出口。决心要拍一部《大河上下》的系列片,甘肃黄河段的每一个峡谷,每一个曲湾都在相机储存卡内。

03:54

王生晖告诉记者,拍摄甘肃千里黄河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玛曲县无人区,车陷泥坑里,在那儿被困三天;在丝路索桥古渡无人区迷失方向,被困在黄河峡谷里,手机没有信号,在一个石洞里“住”了两天,一个放羊人,把我们领出来。

甘肃黄河段是一条驰骋的龙,是一首流淌的诗,是一幅挥毫泼墨的书法作品。对拍摄者而言,每一张照片都奔涌而来,踏歌而来,始终有一种音律感,舞美感和油画质感。只有深爱甘肃,深爱黄河,才能将甘肃黄河这幅壮观磅礴、气势恢弘的巨大山水画卷摄进尺幅照片之中。

虽然在拍摄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由于热爱,王生晖一直在坚持,其摄影作品在全国摄影大赛中多次获奖,两次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文艺最高奖“敦煌文艺奖”,年的1月13日,他拍摄的一组黄河流经白银的照片登上了国家地理中文网,年12月,其拍摄的《大河上下》的系列片也再次登上了国家地理中文网。

这组《大河上下》系列抓住甘肃黄河多曲弯的地标特征,用雄宏伟岸、震撼心灵的黄河地理文化景观特征和古丝绸之路横穿黄河的典型镜头,将绚丽采日玛、黄河首曲玛曲县、人间仙境欧拉湿地草原、天下黄河第一弯、高峡出平湖、“黄河之滨也很美”、云中的黄河龙湾等甘肃七彩纷呈的峡谷风貌和黄河九曲十八弯的大写意景观呈现,集中展示母亲河上游环境生态优美、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的自然景观。作者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

来源:每日甘肃综合甘肃日报、甘肃文化影视频道记者/杨贵明等

编辑:都一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