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发现一方晋代墓志
选自《文物世界》年01期,卫文革
年春季,山西省芮城县博物馆征集到一方晋代墓志。据捐献人讲,是从该县南卫乡的一个乡间垃圾场捡到的。从被当地农民丢弃这一点来推断,出土地点应当不会很远。墓志为青石质,正方形,高、宽皆35厘米,厚5厘米。志文自右而左竖排四行,每行三字。字体为悬针篆书,字形瘦长,每字高约10厘米,宽约8厘米。志文为:晋故金城长河东侯君之神道。
金城,古地名,有金城郡和金城县之分。据《汉书·地理志》[1]:“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置。莽曰西海。县十三:允吾 浩亹 令居 枝阳,金城 ”又据《后汉书·郡国志》[2]:“金城郡,昭帝置。 十城:允吾、浩亹、令居、枝阳、金城、榆中、临羌、破羌、安夷、允街。”魏晋时金城属凉州。《晋书·地理志》[3]:“凉州。案《禹贡》雍州之西界,周衰,其地为狄。汉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郡。其后又置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汉改周之雍州为凉州,盖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献帝时,凉州数有乱,河西五郡去州隔远,于是乃别以为雍州。 魏时复分以为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如汉故事,至晋不改。统郡八,县四十六,户三万七百。金城郡,汉置。统县五允街、金城、白土、浩亹。”金城长,即金城县长。《晋书·职官志》“: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故此处金城是指金城县。其故址在今甘肃省皋兰县西南。
河东,古郡名,地在今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一带。河东郡的辖区范围西汉时很大,到晋代逐渐变小。但无论其辖区怎么变化,墓志所在的芮城县一直称为河北县,并始终属于河东郡管辖。志文称“河东侯君”,既是当时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的反映,也是魏晋时人们习惯的正式称谓,即称某君时先称郡望,后称县名。如成书于西晋初年的《三国志·魏书·徐晃传》[4]“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三国志·魏书·卫凯传》“卫凯字伯儒,河东安邑人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又如成书于南朝宋时的《后汉书·方术传》:“王乔者,河东人也。”等等。
志主侯君无考。
神道,即墓道,意为神行之道路,指墓前甬道或墓室前甬道。此石自称为“晋故金城长河东侯君之神道”,叙述死者姓氏、籍贯、履历,表明墓道方位,具有神道碑或墓表的性质,其作用是用来标志墓葬、铭刻墓主功德的。它在墓中的位置,应该放置于墓门前的甬道内。
墓志作为一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长期使用的文化遗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外部形制,埋设在墓葬中,专门起到标志墓主的作用,以及有较为固定的铭文文体等几个重要特征[5]。文物界一般认为,墓志的开始形成与使用是在西晋时期,正式定型在南北朝。其理由是,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天下凋敝,而东汉晚期形成的在墓地上树立墓碑的厚葬之风相当耗费钱财。为了巩固封建统治,魏晋之际,官方下令,废除厚葬,严禁立碑。据《宋书·礼志》“: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魏文帝曹丕也下过“薄葬诏”。晋武帝咸宁四年(年)又下诏曰:“此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莫大于此,一禁断之。其犯者虽会赦令,皆当毁坏。”[6]如此严格的禁碑令,迫使人们不得不对世代相传的丧葬习俗采用了变通的办法。于是地面上的墓碑转入了地下。根据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资料,现在可见的魏晋时代的墓中铭刻,大多做成缩小了的碑形。其中有圭首小碑形,如晋太康三年(年)冯恭墓志、晋永平元年(年)徐君夫人管氏墓碑、晋元康六年(年)贾充妻郭槐柩铭、晋元康九年(年)贾皇后乳母美人徐义之铭、西晋张永昌柩铭等;有圆首碑形,如晋太康八年(年)王□墓志、东晋太宁元年(年)谢鲲墓志、前凉建元十二年(年)梁舒及妻宋华墓表、后秦弘始四年(年)吕他墓表等;甚至还有螭首龟座的自命为墓志的碑刻,如年辽宁朝阳出土的北魏刘贤墓志。不仅形制不一,而且此时墓志名称也比较杂乱:有自命墓碑的,有自命柩铭的,有自命墓表的,也有自命柩、神柩或铭的。由于立碑形式并不适于在墓中使用,于是人们对墓碑进行了改革。当时有可能参考了方便于墓中平放或立置于墓壁旁的东汉时的墓记、封记等石制品和砖制品的形式,才出现了方形或长方形制的墓志。如洛阳出土的晋永宁二年(年)晋前尚书郎北地傅宣故命妇孙氏墓志。但这时还未出现“墓志”之名。墓志真正定型为方形石质,且自命为“墓志”,是南北朝。刘宋大明八年(年)刘怀民墓志,是现存最早的自命为“墓志”的墓志。此石虽只有寥寥的12个字,但作为方形石质墓碑,便于在墓中平放;相对简单的内容,起到了标志墓葬和表达宗教含义的作用;时代为晋代,自命为“神道”的名称,正是墓志正式定型的先声。因此,此石是我国墓志从墓碑、墓表、柩铭、墓记向墓志过渡并定型定名的珍贵实物资料,对于探索墓志的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至此,就产生一个问题:在墓志定型以前,为什么同为墓中墓碑,有的作碑形,有的则为方形或长方形呢?笔者推测,可能与墓主人的官职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关。官职级别高、家庭经济状况好的为碑形,反之则为方形或长方形。
关于时代,志石称曰“晋”,并无明确纪年。按晋分西晋和东晋,则此志的时代上限当为西晋建立的公元年无疑。其下限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河东的归属问题。河东自公元年西晋灭亡,先后为汉、前赵、后赵、西燕、后燕、前秦、后秦等少数民族政权占领,东晋义熙十三年(年)刘裕北伐,河东一度为东晋王朝所拥有,直至东晋灭亡的前一年——元熙元年(年)。二是志主侯君做金城县令的时间。金城在西晋时属凉州。据《晋书·地理志》:“永宁中,张轨为凉州刺史 是时中原沦没,元帝徙居江左,轨乃控据河西,称晋正朔,是为前凉。及张实,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至公元年前凉灭亡,金城一直为前凉辖地。以上记载证明,侯君有可能在奉晋朝为正朔的前凉所属的金城为官,而在刘裕北伐后的河东故土安葬。所以,此志的时代下限当为东晋元熙元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