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新时代西电精神薪火相传共谱时代

                            

“山是和尚头,沟里无水流,十种九不收,滴水贵如油。”是昔日皋兰自然条件和干旱面貌的真实写照。因此,当20多年前,被称为皋兰人民的“命根子”西电工程建成竣工后,百姓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皋兰县西电管理局展览室,一张张老照片,一部部老档案,一件件老旧的水利器具,记录了西电人艰苦创业的全过程。一代又一代的西电人秉承和弘扬创业者们的优良作风,将西电精神延续传承下来,凝聚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西电工程始建于年10月,至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年西电工程被列为我国第一个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水利项目,同时被列为甘肃省重点建设项目,经过9年多的建设,到年底全面竣工,全面完成了续建、扩建和配套改造任务,完成总投资1.03亿元。目前,工程承担着兰州新区和皋兰县的农业灌溉、生态用水、人畜饮水和部分工业用水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便利、稳定持续的水利支撑和水利保障。

年近八十的老党员杨重瑛是西电工程的建设者,当谈到数辈人战天斗地血肉凝聚的西电艰苦创业史时,他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地讲述到:“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水通上来以后,大家喝到第一口黄河水的时候,激动万分,欢呼雀跃,眼里泛着泪花,我们心里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皋兰人民终于结束了‘靠天吃饭’的苦日子。现在我们只要把西电精神继续传承下去,皋兰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民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年过古稀的我,看到皋兰现在发展的这么好,都是科技灌溉,自动化办公,真的是非常好,我感到很欣慰也很高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代又一代的西电人,彰显共产党员本色,初心不改,使命不变,书写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奋斗史。今天的西电人,秉承和弘扬“西电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做着自己的努力。皋兰县西电管理局总干水管所支部书记、所长杨道宗说道:“作为一名基层水利工作者,我们首先做到的就是把每年的工程维修、安全运行、科学调度、公平配水做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好、抓细和抓实,以此来保障灌区村社农田的适时灌溉,以及城市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长期以来,我们西电人秉持、传承和发扬了老一辈西电人负重拼搏、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我们坚守一线、奉献一线、勇于担当、无怨无悔,在基层各个岗位践行和弘扬着西电精神。”

不论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还是在本职岗位上,皋兰县西电管理局始终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发扬优良传统作风,做好人民的公仆,将“西电精神”展现地淋漓尽致。据西电管理局党委书记张德庆介绍,西电工程建设运行已52个年头,50多年来为全县人民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和未来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经过多年的投入建设,工程干渠干泵、机电设备、信息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电精神”就是一座明亮的灯塔、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引导着广大党员干部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民富民,在奋进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皋兰发布

点击上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