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长坡村——软儿梨“变形记”12月21日,冬至时分,进入了兰州软儿梨旺销时节。魏永波刚参加完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马不停蹄从海口飞回兰州,一天也没停歇,就回到皋兰县什川镇长坡村的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跟社员魏源中等人一起忙活起来。在皋兰县城南边,有一块秀美的黄河河谷盆地,它就是素有“世界第一古梨园”之称的什川镇。这里就是魏永波的家乡,也是他这些年东奔西走,无论走到哪儿都不厌其烦推介的地方。软儿梨整洁靓丽的村中街景。“疯子魏永波”“这次去完海口,我已经带着兰州软儿梨跑遍了中国所有的省会城市。”魏永波说。“现在合作社库存有万斤梨,根本不愁卖!”说话间,魏永波的手机响个不停,来自全国各地的订货信息不停地提示着。38岁的魏永波,是土生土长的皋兰县什川镇长坡村人。他用十年的努力,带领长坡村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的村民们,创造了兰州软儿梨从“黑疙瘩”变成“金疙瘩”的传奇。当年,20岁出头的魏永波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向往着外面的花花世界。那时的他,外贸物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每每返乡,看到街头那些推小车卖梨的乡亲们,还在用传统的方式谋生,魏永波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年底,他毅然返回家乡,牵头发起成立了“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再有七八天,我们合作社刚好成立10年。其实刚返乡时,大家都不理解我,说我放着好端端的生意不做,回来卖梨,简直是个疯子,还给了我一个绰号‘疯子魏永波’。”皋兰县什川镇,是兰州著名的果瓜之乡,这里有世界上罕见的一片古梨园,种植梨树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存百年以上古梨树多棵。作为一片特殊的农业生态遗产,什川梨园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进入21世纪后,受到青年农民进城务工,具有专业种梨技艺的“天把式”老去,水果产销模式陈旧、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因素影响,什川梨产业的生产销售下滑,果农收入降低,梨园弃耕、荒芜现象严重。魏永波不顾家人的反对,彻底停掉自己原有的外贸物流生意,回到长坡村尝试流转梨园,研究软儿梨科学种植和冷链贮存技术,开启“软儿梨”产业化运营之路,并创立了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魏哥”软儿梨品牌。春天,梨花盛开的什川镇,景色美不胜收。资料图打造品质每年秋末冬初,软儿梨成熟呈黄绿色,果肉硬而较酸。这时的梨,人们是不吃的。待采摘后经过一个月贮藏软化,时色暗黄,甘酸适度,再经过时间的沉淀、发酵,变成一个“黑果子”方可享用。颗颗梨子冻结成冰球,食用时置温暖处或投冷水中化开,称“化心”,果实解冻后香味特别,且具有清热、润燥、生津化痰之功效,故被视为食疗兼备的妙品,有着“兰州本土哈根达斯”之美誉。65岁的魏源中精神矍铄,是魏永波的爷爷辈,也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年加入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以前,我们家的梨子大的大、小的小,没有现在品质好。我推着小车出去卖梨,辛苦不说,还卖不上好价钱。”魏源中说。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组织方式进行生产,通过聘请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教授为果农提供栽培技术,果品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合作社还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病虫防治程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收购“五统一”。“我们合作社有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