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脱贫攻坚的步伐更有力大交通引领兰州大

对兰州人而言,近五年来感受最深的是交通的巨变,兰州交通条件的改善,打开了城市的大门,让脱贫攻坚的步伐更有力,让陇货出山更便捷,让群众出行更顺畅,兰州旅游、商贸、大数据、物流等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十三五”收官,续写交通发展新篇章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交通运输一直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十三五”以来,兰州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铺展。交通运输行业积极践行绿色理念,开展节能降碳、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循环、监测监管等探索与实践,合力绘就诗意栖居的画卷。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兰州交通行业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和扶贫开发等战略机遇,按照“陆水空并举、铁管邮衔接、综合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加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通道和枢纽作用有效发挥,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对全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城镇建设、扩大开放等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兰州人敢担当、善作为,迎难而上、攻坚拔寨,用汗水续写了兰州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新篇章。一是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夯实。一大批公路项目加速建设,G中永公路等5个公路项目通车投用;新兰州东、北收费站用时8个月提前建成投用,创造“兰州速度”,全年完成投资71亿元,约占全市的1/5,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最大支撑。二是民生服务得到持续优化。积极优化地面公交线网,接驳轨道交通,统筹调整站点、线路,建设港湾式停靠站、公交首末站、协调划设公交专用道,有力推进巡游出租与网约车融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升明显。三是交通扶贫得到持续巩固。全年新建“四好农村路”.6公里,重点养护农村公路公里,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个自然村85%通硬化路,全市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的“两通”目标。四是体制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坚决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完成机构改革,精简职能、优化流程,集中行使审批权限,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交通助力,大兰州经济区呼之欲出

记者了解到,《甘肃省“十三五”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培育重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机遇,积极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五横两纵一环”总体空间格局中陆桥通道、京藏通道、包昆通道节点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总体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兰州—西宁、关中—天水、酒泉—嘉峪关等经济区发展,争取国家支持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建设,形成大兰州、河西走廊、陇东南三大经济区组团发展。

大兰州经济区:构建互联互通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大兰州经济区以兰州、白银和兰州新区为核心区,以铁路、公路和沿黄经济带为轴线,以定西、临夏、甘南等重要城市和城镇为节点,构建大兰州经济区。

兰州新区:围绕创新、绿色、集聚率先突破发展。我省将围绕创新、绿色、集聚发展,推动兰州新区率先突破发展。同时,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打造天水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及兰州新区、白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实施兰州市榆中、临夏州临夏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建设一批陆港、航空和边境口岸。着力打造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和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加快保税区、物流园区、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建设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和兰州国际港务区。提升“天马号”、“兰州号”、“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行水平,形成面向全国、面向“一带一路”的综合经济走廊和物流集散大枢纽。

省区互动合作:兰州与西宁共建兰西经济区。继续深化省区互动合作,推动酒嘉、金武、张掖与哈密、蒙西共建资源型经济合作区,兰州与西宁共建兰西经济区,加强与宁夏沿黄经济区经济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深化河西走廊经济区与乌昌经济区合作,支持东部四市与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及长江经济带的合作,加强陕甘宁革命老区间的区域合作。

北南环线:大兰州城际铁路投资亿元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省共规划建设16个项目,建设规模共计公里,全部建成后甘肃省铁路网主骨架将基本建成,路网覆盖面和整体功能将全面提高,甘肃省与周边省区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到“十三五”末,全省铁路营运里程力争达到公里,其中快速铁路公里以上,高速铁路公里以上。

构建大兰州城际铁路,满足各区域与兰州市的城际间客运交流,提升兰州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在“十三五”规划中,大兰州城际铁路分为北环线和南环线两部分,其中:北环线为兰州经兰州新区、白银、皋兰至兰州(长公里,含利用既有线路),南环线为兰州经皋兰、靖远、平川、会宁、临洮、永靖至兰州(长公里,含利用既有和在建线路)。

根据甘肃省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结合运输需求分析,远期年至年规划将建设16个项目,项目建设规模约公里。全部建成后,省内营运里程将达到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铁路公里左右,高速铁路公里左右。届时,甘肃省铁路网将形成以“一心、一轴、两网、三圈、九通道”为主要形态的规划格局,对外通道将四通八达,对内将覆盖大部分县及主要城镇。

据悉,“十三五”期间,全省已完成7项续建项目中的5件。其中,干塘至武威铁路增建二线,线路全长公里,其中甘肃省境内公里,已于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兰州至重庆铁路兰渝线线路全长公里,已于年9月29日全线贯通。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线路全长公里,其中甘肃省境内公里,已于年7月9日全线贯通。敦煌至格尔木铁路,线路全长公里,其中甘肃省境内公里,已于年12月18日全线贯通。

规划中剩余的2项续建项目目前还未完工,其中,兰州至合作铁路,正线长度公里,今年10月份,兰合铁路临夏段公里或将全面开建。银川至西安铁路,线路全长公里,其中甘肃省境内公里,项目于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计划于年建成投运。

对于“南绕城”“北绕城”环形路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业内人士表示,兰州是黄河上游的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在西北五省区间和综合运输网中位于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是中国公路的主枢纽之一。项目对构建未来的“大兰州交通”,优化城市的外部路网,加强兰州同外界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兰州作为“西北交通枢纽”的地位,加快西北五省区“共建大通道,发展区际经济”,都将起到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丝路经济带:综合交通枢纽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三五”以来,全市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民航、普通国省干线、内河水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网络。

下一步,兰州市将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扩大路网覆盖面,扩充运输能力。其中,加快构建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支线航空为骨干的高品质快速干线交通网,满足人民群众对运输时效性、品质化的更高要求;加快建设干线铁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构建覆盖全面、能力充分的普通干线交通网络;加快构建由农村公路、支线铁路、内河航道构成的基础交通网,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到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交通枢纽和黄金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市州民航全覆盖、市州有铁路、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建成互联畅通、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设施网络完备高效,枢纽功能有效增强;运输服务明显提升,公共客运服务便捷舒适,现代物流服务经济高效;支持保障更加有力,平安绿色交通快速发展,行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有效发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

在兰州榆中夏官营镇、红古区海石湾镇、皋兰县石洞镇、永登县城关镇及九州开发区新建一批通用机场。城市道路建设方面,完善“”城市规划路网,建设南北滨河路、南北快速环城路、南北绕城高速路组成的兰州城市“三环路”。

实施市区道路立交出入升级改造;推进“上跨下穿”工程,完成50座以上景观天桥地道工程建设。

“十三五”时期实施的交通设施主要建设项目有:高速公路兰州北绕城东段高速公路,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兰州至永靖快速路(兰州段),G线白银至中周至永登公路一期工程(中川至永登段)、客运枢纽新建兰州客运北站、甘肃陇运旅游客运站(兰州新汽车东站)、兰州西综合客运枢纽、兰州西固客运站、兰州安宁汽车站、榆中县汽车北站,建成兰州西站综合交通枢纽。

“十三五”期间,兰州市桥梁建设计划投资亿元,完成雁白、深安、元通等黄河大桥的配套工程,建设雁青黄河大桥、古浪大桥,港务区黄河大桥等。对西关十字——解放门路段、东湖宾馆——五里铺桥路段、武威路双洞子路段、白云观——静宁北路、文化官——西关等交通瓶颈路段进行改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何怡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