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东皋临画读帖观书法

文/鸣钟

远树不辨叶

临习中国传统山水画,有“远山不著皴,远树不辨叶,远水不作波”的说法。不仅仅是这样,而且远树的形态也是单一的,不会如近树那么姿态多样,仅仅是一个遥望的姿态,难以真切可见个体的差异。如果提笔可以画出树的品种和四季的变化,那么这些树种的数量还是很少量的,大多数的树木出现在画面上,仅仅可以知道这是树木,并不能分辨具体是什么树种。可能正因为如此,才有多种多样的画树叶的方法。

古人说,树叶分个字介字、胡椒鼠足、夹叶混点。其实无非是圈、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变化。至于树干,勾描出来的,要显得高古些,李可染的黑杆画法,则有些倔强清峻。一般来说冬天的树大都枝干稀疏,硬挺清瘦,但自己总有一个奇怪的感觉,在北方很多地方,冬季看树,多枝条细密氤氲,仿佛是春三月的江南。弘一法师书法在一画家处见弘一法师书法一对,联曰“听闻正法断诸疑惑,忆持不忘如说修行”。有论者曰“朴拙圆满,浑若天成”,诚如是也。当时观之,其笔触干净高古,貌柔弱却坚韧,全无烟尘气息,观之不禁心神安定,如沐清风。亦正法,如说修行,自有绵绵不绝的渗透力。后查阅资料,知此联取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一,经文大概,金刚幢菩萨由于佛的威力,入智光三昧,受到诸佛称赞并摩顶,他从定起,向诸菩萨广说十回向法门,并一一分别解说所修行相。又,叶圣陶在谈弘一晚年书法时说:“弘一法师近几年的书法,有人说近于晋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实在说不出。我不懂书法,然而极喜欢他的字。若问他的字为什么使我喜欢,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为它蕴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亦有几分道理。读贴

远翠不时现,好风终日来。读到这样的句子时,难免有些遐想。

如果可以,看书喝茶,读贴手谈,便是我的节日。喜欢这样闲散的时光,有时竟恍惚得不知今夕何年。但是,也许只是相对于日常的繁忙与琐碎,这样的闲暇才显得价值感特别强,才弥足珍贵。晨读王铎草书诗卷,是其晚年之作。向来我钟爱其人作品,十几年来常常捧读揣摩,回味不已,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尤其喜欢他在结体方面的感悟,既笔墨天真,率意狼藉,又能倚乱治正,法度从容。生活每有琐碎混乱之意,而难得平和,也许可以在这样的书法里面得到启示。

作者:鸣钟,诗人。年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陌生的城市》()、《悬在半空中的雪》()、《小诗集》()、《我为什么喜欢下雪》()等。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如皋,企业经营者。

—投稿—

rgzz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