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皋兰县筑牢粮食安全责任田,守好人民群

撂荒地整治

沉睡的田野孕育绿色的希冀

6月15日早上,透亮无尘的阳光照耀大地。一路行进,一路绿色划车窗而过。当来到皋兰黑石镇和平村白井子川片区,越过阡陌纵横的玉米、小麦地,记者看到一大片昔日的撂荒地已整治拓平,滴灌水管沿田埂铺设好,只待绿色的希冀。“让这多亩撂荒地,重新‘活’了过来,这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实施。”和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许万清说。

“我们这里干旱少雨,产量低,许多地撂荒了。”看着眼前平整的高规格农田,55岁的村民张树花高兴地说,“政府对撂荒的土地进行整改后,目前种上了秋粮,希望下半年有个好收成。”

多年来,和平村干旱少雨,贫瘠的农田收益微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老年人只能守着家门口的几亩水地,大片的旱砂地基本都变成了撂荒地。

“这片旱砂地已经近20年没有耕种了,为了让撂荒田地重现生机、种出效益,和平村两委通过多方动员,把村里各家各户撂荒的土地整合起来开发利用,村集体代耕代种,群众也比较放心。”黑石镇副镇长苏礼鑫说,年,黑石镇申请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对和平村集体流转的余亩土地进行整改,通过铺设滴灌管道,让旱砂地成水地,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在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扶持下,其中亩土地上已经播种了秋粮。昔日“沉睡”的撂荒地,重新散发出了生机。

“通过机械化种植,五六天就可以全部播种完毕,预计在9月份丰收。”苏礼鑫说,虽然目前收益较小,但却走出了重要一步,今后和平村两委将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耕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村民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

水阜镇涝池村也采取同样的方法“唤醒”沉睡多年的撂荒地。涝池村党支部书记杨文礼告诉记者,自撂荒地盘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涝池村积极动员农户、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对辖区撂荒或闲置土地进行复耕复垦。目前,全村已经整治完成余亩。今后仍将继续推进撂荒地整治力度,下半年计划整治亩。

今年以来,皋兰县把恢复撂荒耕地生产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上半年已完成整治1.25万亩,其中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亩、流转.7亩以及代耕代种、自种以及村集体托管等方式复耕亩,种植农作物亩,计划于年底完成全部整治任务。

据了解,皋兰县前期已整合万元,以奖补方式推动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继续开展耕地撂荒复耕复种,对种植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和10亩以上的农户,按照至元/亩不等的标准分品种予以奖补。同时,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及粮食生产补贴,全力实施2万亩社会化服务托管项目,通过奖励扶持、惠农政策及奖补项目,以提高经营主体和种植户的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村土地规模有序流转,把“农田变良田”,变为“致富田、丰收田”。

“禾尚头”地理保护

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6月的皋兰大地绿意浓浓、生机盎然。县黑石镇大横村的农田里,绿油油小麦、玉米随风摇曳,孕育着勃勃生机。

“今年干旱少雨,小麦长势不是很好,5月份,我们对旱砂地的禾尚头小麦进行了灌溉,希望有个好收成。”大横村党总支部书记焦兴全说道。

烈烈太阳炙烤下的田地泛着热气,站在一垄禾尚头小麦地里,焦兴全扶着一株麦穗说,“不同于水浇地里的小麦过几年就要换品种,禾尚头已有年的栽培历史,是经自然选择选育的小麦精品种,只要撒进旱砂地里,浇上水,就能破土而发。不过产量低,一亩只有斤左右。”

面对“禾尚头”这一古老的农作物,记者惊叹于它生命力之强劲,之悠长。禾尚头小麦作为皋兰县的特色农作物,具有耐旱、抗病、面筋高的特点。据了解,目前每斤禾尚头小麦收购价为2.4元,比其他品种的小麦高1元左右,磨出的面粉在市场上零售价达到18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为积极做大做强“皋兰禾尚头”地理标志特色粮食品牌,年,皋兰县积极争取禾尚头小麦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提升项目资金万元,鼓励县供销社牵头大力发展禾尚头产业粮食产业联盟,建成亩的禾尚头小麦良种生产基地,禾尚头小麦生产今年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

禾尚头小麦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提升项目只是皋兰县守牢粮食生产安全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为了让“重耕稳粮”政策深入每一寸耕地,把“重耕稳粮”信心传递到每家每户,今年以来,皋兰县整合资金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其中对粮油的补贴达到.5万元,重点对种植禾尚头小麦、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给予-元/亩的补贴。同时县级财政对全县农业灌溉用水水费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进行补助,切实减轻种粮农民负担。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今年全县粮食种植任务10.36万亩,已完成夏粮种植11.77万亩,超出目标任务13.6%。

粮食生产,耕地是基础。为此,皋兰县始终严守耕地红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确保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同时,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耕种方便度、种植适宜度不断提高,深受群众好评和拥护。

端牢饭碗,不仅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今年来,皋兰县坚持农艺与农机融合发展,良种与良技相互配套,开展“一镇一社”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建立马铃薯、玉米两个全程机械化示范点,推广示范面积0亩,开展胡麻、玉米等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2项,在豆家庄村、明星村安排耕地生地熟化、保水剂应用等试验6项,加快促进科技赋能粮食生产。

另外,围绕“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问题,皋兰县还积极引进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粮食规模化种植。全县涉及粮食种植加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2家,发展小麦亩以上种植基地2个,亩以上种植基地7个;玉米亩以上种植基地3个,亩以上种植基地4个。

一键送粮

建立三级放心粮油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供应就是保障基础民生。

采访组来到皋兰家喜乐禾尚头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看到仓库内,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物资整齐码放、满满当当,各种粮油产品,库存充足、质量保证。皋兰家喜乐禾尚头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由皋兰县粮食局改制后重新整合成立,是一家集面粉生产、禾尚头挂面生产、粮油收储和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公司,完成县政府确定的成品粮的储备规模,满足全县群众应急保障要求。

“作为成品粮油储备单位,我们切实抓好政策性粮油储备管理,认真履行保供稳价职责,不断优化仓储调解,提升成品粮油管理规范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确保粮油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保障市场运行平稳,全力服务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皋兰家喜乐禾尚头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永伟说。

今年年初,皋兰县依托各镇、村、社区现有超市、粮油加工销售网点、供销社等资源,按照1家区域性县级储备配送中心、4家中心店(各镇各1家)、16个村级便民服务店,主城区6家社区合作网点、2家佛慈大药房、2家综超,县城82家小区楼院合作网点进行合理布局。形成了皋兰县三级放心粮油“小时(县城1小时、各镇2小时、边远山村3小时)”应急保障圈,搭建完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4+26+N的三级放心粮油应急供应保障体系,确保了粮油供应足价格稳,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需要。

为建设三级放心粮油送粮队伍,皋兰县成立应急粮油配送服务队。根据应急需要进行适时调配,确保在应急状态下能够闻令而动。各镇组建人数不少于50人的镇级应急保障送粮服务队;各村(社区)组建人数不少于10人的村(社区)应急保障送粮服务队,确保紧急状态、封闭条件下城市“三无”楼院和农村偏远地区粮油供应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皋兰县发改局还联合电信公司,充分依托“小兰帮办”便民服务平台,探索打造完成了应急情况下“一键调粮”服务模块,打通了群众用粮保障需求,实现了群众家里下单,小区门口取粮的目标。

工作人员向采访组演示了三级放心粮油管理体系app,只要一键点击,系统上粮油储备、调配、运输等信息一目了然,特别是粮油在应急保障方面提供了精确的可视化保障,以实现粮油保障的精确化。

家住石洞镇的王大妈一边拿出刚买的大米给记者看,一边感慨地说,“放心粮油好,但以前销售点太少了,购买不方便,这下可好,在家门口就能买放心粮油了。”

据悉,皋兰县三级放心粮油应急供应网络体系各级网点管理实行“双店长”制,一个店长就是经营者本体,另一个店长则由政府机关干部担任:各镇中心店店长由分管副镇长担任,社区(村)店店长由社区(村)负责人担任,小区合作网点店长由包抓小区下沉单位分管负责人担任,有效地打通了小区楼院送粮上门的“最后一公里”。

“保护好每一粒粮食,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任何时候都不敢放松。”皋兰县发改局党组成员陈大会说,严格按照三级放心粮油应急保障需要,协调推动各级点位平战融合发展,平时全力做好各点位粮油经营情况摸排,对经营过程中考评不合格的点位及时调整。一旦出现应急情况各级点位迅速平战转换,激活“闭环处置”,坚决扛起责任,服从调度管理,全身心投入到应急保供工作中来,全力以赴打好打贏各类应急阻击战。据悉,皋兰县将在石洞镇拟建设保障粮库项目,来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现代化水平,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从业者说丨皋兰县黑石镇大横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焦兴全:

党建引领,整合零碎土地提升产出效率

“这一片原来是撂荒地,通过整治后,将以往村民碎片化的土地集中整合起来,便于机械化耕种,土地产出效率也提升了。”皋兰县黑石镇大横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焦兴全指着种植禾尚头小麦的一大片土地对记者说。

在成为大横村党总支书记之前,焦兴全是大横村的种植大户。“为切实解决好撂荒土地问题,村两委协调农户流转土地,交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经营。于是,年,我就对1亩撂荒地重新复耕种了禾尚头小麦,让荒地恢复成田地。”焦兴全说。

焦兴全说,大横村是禾尚头小麦主要产地。禾尚头小麦耐旱、抗涝,由于种植中基本不施化肥、农药,所以无污染,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他告诉记者一个想法,将来禾尚头产量大了,除了加工成礼品盒面条外,城里人需要的话,可以下单买现成小麦,再磨成面粉,也就是现买现磨。

年12月,焦兴全成为了大横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大横村目前完成了0余亩土地的整治。“围绕撂荒地,村里已经发展规模化玉米和小麦种植。”焦兴全说,“通过各种措施,全村撂荒地整治工作进展顺利,而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悉,大横村两委坚持党建促引领,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成立了皋兰沃达农业发展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我们对耕种条件差、道路交通不便的撂荒地,协议种植了青贮草,与养殖场进行对接合作,让这些撂荒土地能够利用起来,增加村民们的收入。”焦兴全说。

记者手记丨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帮父母做过农活,也种过地。我还记得,那时村里路不好,每次转运粮食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另外,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发达,天旱之季,农田经常缺水,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年份,收成只能勉强满足一家人的温饱。

而这些年,村里的路越修越好,国家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粮食生产的目标已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吃得安全”。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亿万农户肩负着全国14亿多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的重任,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国家通过一些农资补贴、最低收购价政策、农机购置与生产补贴等多项农业补贴政策,让农民种粮有收益、不亏钱。但是如今,在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对乡村管理者、农业生产者来说,依然是一场考验。近年来,皋兰县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铺设滴灌管道,让旱砂地成水地,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让撂荒的土地再次焕发生命力。同时加大对古老农作物——禾尚头小麦地理标志保护,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训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这些措施的推行不啻为有益的探索,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且稳妥促进了粮食生产,为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基础支撑。

总策划丨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鹏艾琳程珊珊文/图

编辑丨胡淼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