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是关键所在。兰州市坚持推动人才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紧扣产业、教育、健康三大领域,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努力实现人才下沉、智力下移,使基层一线成为了各类人才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兰州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聚焦重点:产业致富“摘穷帽”
盛夏的骄阳,映照着兰州市皋兰县黑石镇白崖村的沃土。在种满马铃薯的田地中,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研究员杨来胜正挥汗如雨,针对品种更新慢、重茬病害严重等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问题,手把手为农民们指导种植技术。
作为兰州市马铃薯技术带头人,杨来胜大力推广自主研究的“马铃薯膜上覆土机械化”种植技术,3个人的专业组干一天,就可以种植盖膜15亩以上,比传统人工种植提高20倍以上,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切实提升了群众收入。
人才,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兰州市坚持把优质人才资源聚集脱贫攻坚一线,以高端人才、培训平台、科技人员为抓手,用人才杠杆撬动产业发展,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高端人才指导“领”,涵养“一池活水”。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专业特长,盘活用好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推动全市农业农村领域首席专家工作室、青年专家工作室发挥作用,围绕科技研究、技术攻关、示范推广、技术服务、人才传帮带等职责任务,聚合力量,高质量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今年以来,柔性引进农业农村领域8名国内高层次专家分批来兰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合作,为全市马铃薯种薯种植、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4个首席专家、8个青年专家工作室累计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余人次,不断增强全市农业农村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搭建平台精心“育”,厚植“成长沃土”。紧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围绕乡镇干部和驻村干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经营主体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主体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指导,加快培育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精的脱贫攻坚专业干部队伍和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技人才队伍。
科技人员结对“帮”,释放“满园春色”。强化精准扶贫,探寻科技助推产业扶贫新举措,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创造活力,在全市开展名农业专家“一对一”结对指导服务家经营主体的“双百行动”,引导全市农业科技人才深入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科技指导与服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精准施策:教育扶智“拔穷根”
扶贫必扶智,扶智靠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要着力加强教育扶贫,赋予了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前提。
自5月下旬开始,兰州市组织启动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三名人才”乡村教育行活动,组织开展进农村学校送教送研送培工作,努力破解农村教师队伍人才瓶颈,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近年来,兰州市持续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年为七里河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学校公招教师名、引进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10人、招聘“特岗教师”名、“同工同酬”聘用制教师名,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优化组合全市名教育领域首席专家、青年专家以及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等骨干人才,分赴陇南市、临夏州和兰州市三县乡村学校、贫困人口家中开展扶智扶志工作。通过建立“三名人才”二级工作站,选拔优秀乡村教师0名进行“一对一”细化培养,引领乡村学校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接下来,兰州市还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培养力度,优化学科结构,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教育人才保障。
在夯实基础教育的同时,兰州市持续加大对贫困人口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力度,组织教育人才、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表、一人一卡”要求,摸清就业、培训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截至目前,全市组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28人,输转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4.5万余人,教育促脱贫成果持续加强,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持续发力:健康护航“保脱贫”
6月5日,医院眼科主任李军带领“组团式”健康扶贫帮扶团队,医院开展义诊活动。活动共为余名群众义诊及咨询,安排到市一院住院的病人8名,并发放宣传资料余份。
“多亏了市里来的专家,这样耐心的诊断讲解,保住了孩子们的视力。”活动现场有很多青少年,是由于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出现了眼睛不适等症状。还有不少老年患者因白内障、糖尿病眼病前来现场咨询,市一院眼科专家们为其诊查及咨询服务,还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得到了现场群众的频频点赞。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兰州市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坚持推动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坚决杜绝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持和健康保障。
兰州市持续推进市一院、市二院分别与医院、医院“组团式”健康扶贫,强化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与天津市卫生健康领域东西部扶贫协作,力争县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达到种以上,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和80%以上的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能够在县域内诊治。
与此同时,兰州市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远程培训、网络培训、现场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加强县乡村医疗机构人员培训,持续提升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中医适宜技术、分级诊疗病种、危急重症抢救和疑难病转诊能力。
截至目前,全市组织名村医参加能力提升线下培训和48名新聘村医上岗培训,中医适宜技术培训18次人次,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人参加远程培训在线学习,持续提升业务能力,扎实推进健康扶贫。
通过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梯队建设,兰州市真正实现了医疗人才零距离服务贫困群众,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人,签约率99%;25种大病患者人,救治率%。
此外,持续扩大远程会诊和电子健康卡覆盖面,市一院、市二院、20医院配备了远程会诊系统硬件,62家乡镇卫生院接入远程会诊平台;7医院、20医院全部启用居民电子健康卡,62家乡镇卫生院、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村卫生室已完成居民电子健康卡读卡设备采购和用卡环境改造,实现居民电子健康卡就医。
●近年来,兰州市持续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年为七里河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学校公招教师名、引进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10人、招聘“特岗教师”名、“同工同酬”聘用制教师名,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在全市开展名农业专家“一对一”结对指导服务家经营主体的“双百行动”,引导全市农业科技人才深入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科技指导与服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通过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梯队建设,兰州市真正实现了医疗人才零距离服务贫困群众,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人,签约率99%;25种大病患者人,救治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颜晨